农村新报报道:嘉鱼野藕塘走出“发明家”

6月28日,嘉鱼县陆溪镇界石村鸭儿湖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木前报喜,他申报的野藕粉丝制备方法专利已经获受理。今年9月,首条野藕粉丝生产线将投产。

野藕,在陆溪镇有百年以上种植历史,其口感独特、香味浓郁。但由于上市期很短,在许多食客心头留下遗憾。

在众多“好吃佬”的追捧下,龚木前一直在泥塘里摸爬,用有机肥提升野藕口感。近两年,他还投入40余万元研发粉丝加工技术获得成功,实现野藕粉丝四季可食。

龚木前打小就爱吃藕,哪怕参军离开家乡,也一直对家乡那粉绵香甜的野藕念念不忘。野藕由于外形“干瘦”,一直不大受市场欢迎,主产区陆溪镇的野藕田逐步被改为鱼塘。

为保住这一当地原生品种,2015年,龚木前回乡承包50亩荒滩,将镇上参子湖水库的野藕移栽过来。他四处拜师,学习如何提升野藕的口感、香气和各种微量元素含量。

扎根在藕塘,龚木前开始用生物有机肥种野藕:把豌豆梗、油菜秆、艾蒿等渥进泥堆,烂成第一道肥;用菜籽饼作第二道肥……

改良后的产品一投入市场,就赢得不错的口碑,带来大批固定客户。第二年,龚木前将基地扩建至200亩,并注册“陆溪野藕”商标,设计专用包装盒。

以前稻草“扎腰”的野藕,穿上真空“外衣”,装进精美的包装盒,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售价从头年5.5元/斤提升至16.8元,还供不应求。

“我请专业机构做检测,野藕的淀粉、纤维素、碳水化合物都比同类产品高,还富含硒、钙等中微量元素。”龚木前对自己的定价很有信心。到2019年底,基地面积已达600亩,年产鲜藕60万斤,销售额达300万元。

市场行情越来越好,不断有顾客咨询:“我们爱吃野藕,但一换季就吃不到了,能不能做成野藕粉来吃?”

应客户要求,龚木前开始加工藕粉。在加工过程中,他惊喜地发现,野藕淀粉、纤维素含量高,还可做成粉丝,而且韧性强、耐储运。由于陆溪野藕中含有独特的六色酶,粉丝下锅还会逐渐变色。

两年间,龚木前投入40余万元不断研发、完善野藕粉丝加工技术。6月初,他将《一种野藕粉丝制备方法》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同时,他的野藕选种、种植、加工企业标准也已制定完毕。“今年9月,野藕深加工工厂落成,粉丝生产线就将投产,今年基地扩大到1700亩,争取年创产值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