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之声报道:“技”高一筹,为蔬菜产业发展助力 | 探寻湖北蔬菜黑科技
近年来,湖北京山以优势产区、品牌建设、市场流通、科技创新等为重点,扎实开展蔬菜“三减三增”提质增效,主推技术示范和高效菜园建设,着力培育优质特色蔬菜,推动蔬菜产业绿色优质高效发展
京山高效菜园建设示范地
主推技术,让蔬菜种植提质增效
在京山市永漋镇杨家丰村黎新平家庭农场大棚里,农场主黎新平正在检查苦瓜根系情况。从4月底到现在,大棚里每天苦瓜的产量最多能达到6000斤,因为个头标准、色泽度高、品质好,一直备受武汉各大批发市场的欢迎,而且还远销省外湖南等地。
黎新平查看苦瓜长势情况
2014年,黎新平成立家庭农场,通过大棚种植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但每到冬季棚室栽培蔬菜时,地温低,空气湿度大,特别是浇水后,会经常引发一系列的病害,造成蔬菜烂果、烂根,植株死亡,轻者减产10%~30%,重者绝收。
“湿度大了就容易得病,高垄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黎新平经过多地走访和考察,最终决定使用高垄栽培:“水分自动沉到地下,垄上就会干燥些,我今年就全部用的高垄栽培,通过2个棚试验,一个棚同样的地,每天摘的苦瓜,使用高垄栽培法的棚可以摘8筐,另一个棚只能摘6筐,每次摘的都多些。”
高垄栽培全称为大棚地膜高垄栽培法,操作简便易行,灌水后不破坏土壤结构,步道、垄面不见水,还能保证根系的正常呼吸和生长。由于覆盖地膜,地温日平均提高1.8~3℃,更利于蔬菜的生长,具有座果早、产量高、品质好、病虫害少等优点。
黎新平向记者介绍,自己使用高垄栽培法,蔬菜产量都提升了:“这个地是25-30公分的高垄栽培,水肥一体化的灌溉,薄膜都是荧光膜,可以提高地温,让蔬菜早上市,每个大棚的产量按普通大棚一样的菜来算,一天可以多150斤左右,准备明年全部改为这个模式。”
使用高垄栽培法的大棚蔬菜
京山素有“鄂中绿宝石”之称,拥有山林、湖泊和平原,而永漋镇恰好位于京山唯一的平原地带,油砂质弱酸性土壤异常肥沃,拥有耕地面积10万6千亩,截至2020年底,永漋镇以马铃薯、辣椒、甘蓝、苦瓜等为代表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年产量3.8万吨,产值超2亿元。
永漋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宗扬介绍:“以前是种在田里的菜在等人,等市场,现在是外面的人在等我们的菜,我们品质优了,品种多了,保存运输的距离也延长了,效益就起来了。”
大棚里的茄子长势喜人
优良的蔬菜品质得益于当地扎实开展蔬菜“三减三增”提质增效,主推技术示范和高效菜园建设,不仅减少化肥与农药10%的用量,还实现了节本增收,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冷库保鲜,打好蔬菜价格差
近几年永漋镇耗资一百多万元,修建十多个上车台,方便蔬菜从田间装车运输,但如何延长蔬菜的贮藏期,修建保鲜冷库是关键。
在距离永漋镇南2公里的张家岭村,鑫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明举正在冷库里试验各种蔬菜适合储存的温度,“在一个星期前,这个萝卜是不发芽的,因为温度在0-5℃,我们再做一个试验,把温度调到5-12℃,这个萝卜一个星期就发芽了,而土豆5-7℃放到现在一点问题都没有,和新鲜的一模一样,豆角就不行了,前两天挺好的,现在温度一升高就全部坏了,冷库温度调节很重要。”
张明举在冷库里介绍温度试验成果
鑫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转1173.4亩土地发展蔬菜产业,在生产标准、供种、施肥、用药、技术指导方面实行“五统一”,所产蔬菜在湖南、广东和北京等地非常受欢迎,2020年销售量达到8711吨,冷库保鲜储存帮了大忙。
“精品菜可以开7个库,保存2-3个月没问题。”京山鑫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明举介绍,“从1号库到9号库,总储存吨位达到350吨,等于挂车拉十车货,按照温度来储藏,就可以和市场打时间差,价格好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时出货,价格低的时候我们可以按温度来储存,保证合作社的收益。”
京山鑫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冷库
目前,京山新建仓储保鲜冷链设施37座,涉及16家县级以上示范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增库容18370立方米,规模超过3800吨,已经形成了“生产+仓储+保鲜+销售”的模式。
同时,京山示范推广蔬菜“三减三增”提质增效主推技术,采用集约化育苗、避雨栽培等方式提高蔬菜的品质和效益,再通过高效菜园建设为蔬菜等特色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现在全市建设高效菜园已经达到2万亩。”京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蔬菜办主任段东红介绍 ,“近几年,京山市蔬菜生产按照‘稳量、优品、添绿、提质、增效’的基本思路,积极推广蔬菜新产品、新品种、新模式,推广轻简化机械化技术,推广‘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建设的投入,加强基地标准化建设,强化生产技术培训,加强产品质量提升,打造产品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