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航山乡蝶变
——记建始县龙坪乡黄金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冷德录
通讯员 熊尚立 蒋杭
“黄金淌就一条槽,两边是山坡,中间田又少。种了苞谷怕风吹,种了洋芋怕水涝。打点山货变现钱,村内办事还得绕道集镇跑。”
这些顺口溜是昔日建始县龙坪乡黄金淌村的真实写照。十多年后的今天,这里遍地大棚,车间繁忙,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蝶变的背后,离不开一位“领头雁”——冷德录。
“我就不信黄金淌闯不出来一条路。”
“我们这里本来气候就冷,如今又选了个姓冷的书记,只怕这个村难得搞热哒。”回想起当选村支书时老百姓的议论,冷德录至今记忆犹新。
靠着一股不服输和奋力闯的“拓荒劲儿”,冷德录一直思考着村子的出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这一制约黄金淌发展的最大瓶颈。
2012年2月,冷德录在乡政府开会时了解到有一个公路建设指标,哪个村能先自筹10万元就在哪个村实施。会后,冷德录快马加鞭赶回村里,连夜与党员群众代表开会商议,两天内筹集了7.3万元,为早点“抢”到该项目在黄金淌村落地,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将剩余缺口补齐,改写了村内没有水泥路的历史。
冷德录抓住一切机遇为村里谋发展。2022年,他利用参加州人代会的机会,将打通从黄金淌到避暑胜地绿葱坡的连接路事宜进行了汇报,引起州领导重视。今年5月,在多方支持下,这条致富路顺利开通。
黄金淌村航拍图
上任以来,冷德录抢抓各种政策机遇改善村内基础设施,黄金淌村先后实施村组道路改扩建工程、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等项目20余个,累计修建水泥路27公里,铺设沥青路4.5公里,增加变压器7台,修建和修复水池3个……黄金淌村从基础设施滞后村一跃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看准了就干,干就要干成。”
“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的腰包还没鼓起来,产业发展也要跟上。”冷德录谋划着。“村里主导产业不能‘拍脑袋决策’,必须因地制宜、持续发展。”
黄金淌村平均海拔1450米,年平均气温21℃,冷德录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到村调研,为村里产业发展出点子、谋出路。这些年来,黄金淌发挥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12家,种植白菜、辣椒、药材等2800余亩。
黄金淌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产业之路。2021年,冷德录和驻村工作队3次奔赴武汉等地招商引资,于2022年成功引进一家平菇种植市场主体。
“你们引来的这个产业只怕是玻璃缸里养金鱼——前途光明,出路不大。”起初,基于黄金淌没有种植平菇的先例,老百姓们普遍不看好。
“黄金淌的气候、环境适宜平菇生长是经反复考察得到科学论证了的,看准了就马上干,没有等来的成功!”冷德录顶住压力,全力引进平菇种植。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夏,平菇喜获丰收,出菇高峰期每日可产菇近40000斤,当年平菇产值就达400余万元。
冷德录(左)和村民在采摘平菇
如今,黄金淌村已建成平菇大棚410个,平菇年产值达1900余万元,种植企业每年支付村民务工工资和土地租金170万元以上。
“刚开始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村里,冷书记说干就干的精神给我吃下了‘定心丸’,在他和驻村工作队的协调帮助下,厂房不到两个月就建成了。”武汉平菇种植企业老板孙波华回忆道。
“不仅要富民,还要强村。”
“他是我见过的脑瓜子转得最快的人!”谈到冷德录身上的特点,孙波华评价道。
村民富了,村集体还没有强起来,这是冷德录一直思考解决的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平菇企业老板抱怨运费成本贵,冷德录突发奇想,要在村里自主经营办工厂。
原来,黄金淌的平菇每年周转运输要使用70万个塑料周转筐,需从武汉、宜昌等地拖运,成本较高。
“平均一个筐子从外地采购加运费要花5.7元,生产成本只要2.6元,不如由我们自己在村里办厂生产周转箱,不仅解决企业的用箱难题,还能实现村集体增收。”冷德录思考着。
村民在平菇基地包装菌棒
为将办厂的想法变成现实,冷德录坚持群策群力,让党员群众全过程参与周转箱厂项目建设,一起谈思路、算经济账,并带领党员群众和村民代表到武汉、荆门周转筐制造厂考察学习。同时,积极争取易地扶贫搬迁后扶项目。
2022年9月,黄金淌村农产品周转箱厂——百兴农业包装有限公司在易迁安置小区旁竣工。
“周转筐厂去年利润达43万元,加上出租大棚所得租费16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9万元,今年集体经济年收入预计能突破百万。”冷德录骄傲地说。